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74篇
  284篇
综合类   708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Goatpox (GTP), sheeppox (SPP) and lumpy skin disease (LSD) are three severe diseases of goat, sheep and cattle. Their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are characterized by vesicles, papules, nodules, pustules and scabs on animal skins. The GTP, SPP and LSD are caused by goatpox virus (GTPV), sheeppox virus (SPPV) and 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 respectively, all of which belong to the genus Capripoxvirus in the family Poxviridae. Several capripoxvirus (CaPV) isolates have been virulently attenuated through serial passaging in vitro for production of live vaccines. CaPV-based vector systems have been broadly used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vaccines for delivering foreign antigens,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nduce effective immune protection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recombinant CaPVs. Here, we described a methodology for generation of recombinant CaPVs by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nd further reviewed CaPV-vectored vaccines for delivering foreign antigens.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微波提取黑豆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微波功率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的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功率600 W、液料比40∶1、乙醇体积分数6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22.1 mg·g~(-1)。抑制油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豆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及自动站等资料,对秦巴山区一次致灾冰雹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前倾槽东移过程中产生的,中低层切变线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强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适宜的0℃和-20℃层高度、地面暖低压和特殊的“喇叭口”地形等有利于强冰雹天气的发生;冰雹发生在低空急流左前方、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地面辐合线附近。较强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是导致对流快速发展并维持的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对流单体中心强度大于68 dBZ且维持5个体扫,有超级单体生成;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有有界弱回波、回波悬垂等出现;速度图上具有低层辐合和中气旋等特征;在反射率因子和速度图上均可看到三体散射;VIL跃增和骤降的时间与冰雹发生的时间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为可持续开发霍山石斛资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 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增殖率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萘乙酸(简称NAA)及6 苄氨基嘌呤(简称6 BA)浓度对增殖率影响最为显著,6 BA与马铃薯两者间交互作用显著,适宜的NAA、6 BA及马铃薯浓度分别为0.05 mg·L-1、0.70 mg·L-1和185 g·L-1,此时增殖率为2 989.82%±205.55%,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符合。响应面法优化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培养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Effect of heat-moisture treatment on quality properties of two bread wheats (cvs. Tosunbey and Bayrakta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in the range of 55–95 °C and 13–19%. Heat-moisture treated grains were milled into flour and quality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The optimum moisture-temperature combination for the highest dry gluten, Zeleny sedimentation, Alveograph W and bread volume values were estimated as 14%-63 °C for Tosunbey and 19%-55 °C for Bayraktar samples. Alveograph W seems to be a good indicator of baking quality for wheats treat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moisture, temperature), the response values were fitted by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models. Signific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both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n dry gluten content, sedimentation and falling number values for Tosunbey; falling number and damaged starch values for Bayraktar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arinograph water absorption, W and P/G, bread volume and firmness values were significant for both cultivars (p < 0.05).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mprovement in baking quality can be achieved and flour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can be produced by heat-moisture treatments on wheat.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电荷是土壤具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以及表面电位是土壤胶体颗粒重要性质,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运用带电颗粒表面性质联合分析法,测定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研究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演替,子午岭林区土壤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度均随植被的恢复增加,变化范围分别为10.88~19.85 cmol·kg~(–1)、40.67~61.71 m~2·g~(–1)和0.22~0.31 c·m~(–2),平均值分别为16.18 cmol·kg~(–1)、54.88 m2·g~(–1)和0.28 c·m~(–2),土壤表面电场强度达108 V·m~(–1)数量级;土壤黏粒、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表面电荷性质的主要因素,解释率分别为62.5%和27.9%;土壤基本性质对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黏粒、有机碳、砂粒、全氮、C/N、粉粒、碳酸钙、pH。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黄土高原土壤颗粒表面性质,加深理解土壤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朱海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2):123-129
基于长江源区1956-2012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集中期和集中度、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沱沱河站和直门达站年径流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并从相关性和径流系数变化方面探讨了径流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源径流年内分配的集中程度呈弱增加趋势,集中期均呈弱延后趋势。沱沱河站、直门达站1956~2012年年径流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沱沱河站年径流在1997年发生突变,直门达站在1961和1967年发生突变。沱沱河站年径流存在20-28年、12年的显著周期。直门达站年径流存在8年、24-28年的显著周期。长江源径流与降水、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面蒸发呈显著负相关。降水是三江源径流的主要来源,沱沱河径流组成中冰川消融量占比站较直门达站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脱脂乳和椰浆为原料进行风味发酵乳的制备。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UHT椰浆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椰子风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风味发酵乳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UHT椰浆添加量,其次为发酵时间。椰浆发酵乳的最佳配方为椰浆添加量16.5%,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8h。以此配方制成的椰浆发酵乳,感官评分为45.56,产品颜色均匀,口感顺滑细腻,有浓郁的奶香、椰香风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10.
孙家柱  李欣  张爱民 《麦类作物学报》2020,40(11):1316-1326
为在宽泛的稠度范围内检测和估算小麦的粉质参数以服务品质育种,本研究通过构建和应用复合粉质参数,并结合梯度加水、目测加水和误差控制技术,明显降低了加水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成功建立了一系列逻辑算式和回归方程,定量描述了宽泛稠度与标准稠度(500 FU)下检测结果之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标准检测结果的非直接测定。目测加水估计结果与对应标准值的相关性显示,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和弱化度的估计标准值与标准值间的相关系数r=0.988~0.995;从不同途径推导出标准加水量预测的三个算式,其预测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0.983~0.995,综合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粉质仪内置软件的预测值。从而,用小而确定的样品量与一次目测加水测定(推荐稠度440~650 FU)估计标准检测结果,且可据此准确地调整加水量,直接测得达标的粉质参数。另外,借用逻辑算式还可将全部参数的达标值矫正为稠度500 FU时的标准值,使传统的粉质检测结果更加精准、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